在矿山、采石场、建材及冶金等行业的粗碎环节,固定条筛扮演着不可或缺的“守门人”角色。它凭借结构简单坚固、维护成本低、不易堵塞等显著优势,成为物料进行初步分级、筛除超大块或保护后续破碎设备的理想选择。那么,这个看似粗犷的设备,究竟由哪些关键部件协同工作?让我们深入剖析其核心构成。
1. 支撑框架:坚固的骨骼 固定条筛的根基在于其支撑框架。通常由高强度的型钢(如槽钢、工字钢)或厚重的钢板焊接而成。这个框架不仅承载着整个筛体及物料的重量,更需经受住大块物料冲击的严峻考验。其设计往往具备足够的倾斜角度(通常为15-25度),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能顺畅滑行,完成筛分过程。
2. 筛条组件:核心的筛选单元 筛条无疑是固定条筛的灵魂。它们由耐磨、抗冲击的材料(如高锰钢、合金钢)制成,形状多为矩形截面,按严格平行且间距均匀的方式排列固定在框架上。相邻筛条之间的缝隙宽度(即筛缝尺寸)直接决定了筛分精度。筛条本身具备足够的厚度(典型范围0.5-1.5厘米)和高度(构成筛面),确保在承受大块物料猛烈冲击时不变形、不损坏,持久守护筛分效率。
3. 筛条固定装置:牢靠的维系 筛条必须被牢固地固定在框架上,才能承受持续冲击。常见的固定方式包括:
焊接固定: 直接牢固的方式,但更换单根损坏筛条较困难。
螺栓压板固定: 使用压板或压条通过高强度螺栓将筛条两端压紧在框架横梁上,便于更换维护。
楔块固定: 利用楔形块在框架卡槽内将筛条楔紧,兼具牢固性与可更换性。无论采用哪种方式,目标都是杜绝筛条在冲击下松动、移位或脱落,确保筛缝尺寸恒定不变。
4. 辅助与防护部件:完善的功能保障
入料斗/导料板: 引导物料均匀、集中地落在筛条起始端,减少对筛条局部的集中冲击。
侧挡板: 安装在筛面两侧,防止物料从筛面边缘滚落,确保所有物料都经过筛条筛选。
筛下料收集斗: 承接通过筛缝落下的合格物料,引导其进入后续流程。
筛上物排料溜槽: 引导未能通过筛缝的大块物料(筛上物)滑向位置(如破碎机入料口)。
安全防护栏(可选): 在设备周边或高处作业平台设置,保障操作维护人员安全。
固定条筛正是依靠这五大核心部件——支撑框架、筛条组件、固定装置、辅助导料部件及安全防护——的协同配合,才能在严苛的工业环境中,稳定地完成其“筛选卫士”的使命。其结构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对强度、耐磨性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精心考量。这份坚固与可靠,使其在粗碎筛分领域,始终默默守护着生产线的平稳运行,以朴实的结构实现关键的分离。






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291号